3 Keys for delivering a good public speaking : 三項有效提升演講能力與溝通效果的行動方案




前言

如果將時間的指針轉動到十年前,當時我並不擅於公眾表達,甚至打字一堆注音文兼說話沒邏輯。很難想像十年後已累積了不少上台的機會,逐漸掌握與群眾互動的技巧,接下來想跟大家聊聊我的心路歷程。


大學時期的社團生活,我投入了很大的時間與心力在成大服務團。社團活動林林種種,包含寒暑假營隊、各個部門的訓練活動、期中於台南地區的育樂營隊等等。由於服務團的「教育訓練」傳統非常豐富,舉凡如何帶團康、表演技能、服務觀念、社團經營、如何勝任隊輔等等。從「一對一」的交接課程、「一對多」的學長姐傳承,到「一對多多」的講座分享應有盡有。





當我的角色從菜鳥轉變為社團老骨頭時,便開始分享心得回饋社團學弟妹。那段時間累積了超過十次的授課與交接經驗,並發現自己對於系統化整理一份精美的交接講義充滿熱情,甚至還會取「葵花寶典」等等假掰到不行的名稱,但也發現我講得很過癮,若看到學弟妹有所啟發更是開心,因此確認自己很享受這種「發揮影響力」的過程。


幾年過去,不管是過往於學生時代的社團經驗,或是出社會面對客戶的中英文簡報,以下三項,是我認為能有效提升演講能力與溝通效果的行動方案。

1)     用心準備,消除不安

這些年上台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熟悉你要表達的內容」,往往才是消除緊張的根本做法。要做到絕無捷徑,唯有練習、練習、再練習;試講、試講、再試講。然而排練並非是於筆電前murmur,而是應採取正式上場時的規格。假設現在就是正式上場,用此心態,起身面對鏡子並大聲說出分享內容,透過反覆練習,讓肌肉記住這種感覺,讓身體熟悉並完整體驗過正式上台時的感受。若是有準備投影片的演講,也要能做到熟記投影片次序與內容。如果你問我要練習幾遍,答案是起碼三次以上。

2)     定位風格,聚焦信念

「你,就是最具差異化的品牌」,若先屏除簡報與表達技巧不談,單純回歸初心,每位上台者最根本的差別,就在於獨特的生命歷程與人格特質。因此不妨下功夫找到能最佳呈現自己的表達風格。此外往往一場演講從AA+的差別,就在於講者本身的人格魅力,以及是否能透過系統化架構,扣緊想傳達的信念。

實例
臨床心理學家 Meg Jay用溫暖堅定的口吻,結合自身專業提出給20歲世代的重要建議
                                      演講影片連結






3)     善用記錄,觀摩強者

我們幾乎每天都會跟「溝通」、「開會」為伍,可給自己一個小挑戰,拿出筆記本開始留心會議中簡報者的優缺點,觀察誰總是能傳達清楚簡潔的資訊,或是觀看TED Talk,找到自己有感,並想要學習的講者。進而發展出屬於自己的「上台前checklist」,做為自我提醒與持續進步的好工具。


修練上台能力是長期抗戰,用「多練習、找風格、學強者」的行動方案,迎接各種表達機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