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人生 -下班後也可以不一樣




人生有很多個十年,但如果剛好是十八到二十八歲,那就是一輩子了。我在十八歲到二十八歲間很專心地大量閱讀,領域包括商業、文學、藝術、建築……也盡可能地旅行、看各大影展的電影,我嘗試各種類型的創作,包括新詩、散文、小說、廣告文案、旅行遊記……直到我二十八歲出了第一本書《誠品副作用》之後,自己的路就正式展開——我們往往高估十年後能做的事,卻忽略一年內能做的事,這也難怪二十八歲以後可以大聲的沒幾個。所以我希望你們看遠一點,不要以為三十歲還離你很遠。十八至二十八歲這十年是人生相當關鍵、宛如地基般的黃金十年,這十年如果你可以看得清楚、站得穩,往後你就可以走得很遠。請務必把握這十年。 --李欣頻

2010年閱讀過的文章,至今還深深刻在我的腦海中。如今距離二十八歲還有三年,回想過往累積過的體驗,大抵而言還算在軌道上。如今工作滿五個月,慢慢放下學生時代的不切實際,在小資男孩的生活中挖掘喜悅與成長。
初入社會的我們,應該要花八成的時間在累積專業知識,將domain knowledge的基本功打穩,方能為組織創造價值。而下班後的時間該怎樣最佳化使用,便成了一大關鍵所在。

「擴展體驗範疇,梳洗內在思維」是我的最高指導方針
如何運用假期反映出每個人的價值觀,找出自己最能感到放鬆或得到「充電」體驗的,也許就是值得持續下去的事情。電影Yes Man傳達我們應該要丟掉預設立場,勇敢去闖一闖並懷抱生命中的每個可能性。2010年嘗試攀岩與滑雪後,我體認到生命是關於活在喜樂,英文叫做Find the joy in your life,更精確地說,是找到生活中的趣味。

「趣」這個字拆開來看,不就是「走出去,然後取回來的標準YesMan精神嗎」

有了這個初衷,下班後的生活便有了方向。在台北有豐富的展覽、演講、舞台劇可以參與,ptt更有study group版,無論是要精進英文或創造好的學習環境,皆非難事。在職場生活一段時間後,體認到在讀書會的時光顯得格外珍貴。那是一種心靈上的充電,這群人彼此分享生活與觀點,並從某人身上看見欣賞的特質,或是發現自己可以努力的方向,更多的是共同參與時對團體的認同感。於是我們走進別人的生活,取回另一種Style

有些人「選擇」讓生活過得多元有滋味,也許是參與國際組織如扶青團、Toastmaster,走出自己的小框框,認識多元背景與不同年齡層的高手,增加刺激自己小肌肉(註一)的機會。或是去學吉他、拼第二外語等等那股渴望看見自己進步的動力,散發出的自信格外好看。我則選擇把時間花在練習烹飪與持續閱讀,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經常能帶出專注,接著越來越專精。如今自己朝著阿飛師之路邁進,或許有天我真的能闖入中國廚藝訓練學院,成為下一代食神!

最後,「梳洗內在思維」這句話有點抽象,具體而言指的是紀錄的重要性。由於人的腦袋容量非常有限,養成紀錄的習慣後便可以專注於深度思考的課題。我覺得週日晚上很適合讓自己與自己相處,建議不安排外出活動或聚餐,就待在房間讓心沉澱,回顧一週生活,思考有哪些環節可以調整,下週最重要需完成的目標,以及自問是否對生活滿意。如果能扭開持續進步的引擎,確切前進的方向,生活便不會失焦。品管PDCA的最佳體現,就在低頭沉澱的週末夜。然而這次,是走進自己的內在,取出值得紀念或提升的思維。

那就從現在開始,讓生活,趣味一下吧。

註一: 小肌肉,指自己不擅長之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