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你慢慢來


閱讀完這篇文章,想起彭明輝教授的<人生是一段長期且持續的累積>
慢慢來,真的比較快。


http://blog.renren.com/blog/280071520/856578071
在這個不安全感劇增的時代,淡定和從容顯得如此可貴。前幾天還在和朋友聊,感覺現在一級比一級懂得要多,能力要強,但是,似乎焦灼感也越來越重。對於很多大一剛入校就追著我們問怎樣保研,或是找什麼實習的孩子,我希望,周劼人師姐的這篇文章能作以回答:別著急,慢慢來。
-----------------------------------------------------------------------------------------------------------------------------------------

《畢業生,你慢慢來》

老師們、同學們、各位家長:
大家下午好!
感謝學院給了我這次機會,讓我在三年後再次走進西階的這個教室,再次感受新聞學院這個娘家永遠的歡樂、祥和與親切。

我非常能理解此刻台下師弟師妹的心情,感傷、激動、躊躇滿志、意氣風發。因為三年前我也和你們一樣,戴著學位帽,拿著畢業證,歡歡喜喜邁出校門,沖進職場,期盼著自己一展抱負,成為青年才俊。但現實似乎不是這樣的。所以今天以下所有的內容,濃縮成一句話送給大家,就是——畢業生,你慢慢來。

從我自己的經歷說起吧。
畢業進了新華社,一聽名字,好工作。主流媒體、記者,每天圍著國家大事轉,採訪寫作編輯,一切都太符合一個新聞人的理想了。
然而,進新華社總編室工作的第一年,我幹的工作是什麼呢?在總編室值班室,接電話、發傳真、送檔、複印材料、擺桌簽、做會議記錄、改檔錯別字……我的工作時間,常常是下午5點到第二天上午8點。
不是說這些工作沒有意義,學不到東西,而是我心心念念想要從事的“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的新聞工作,反差太大了。
我甚至想到過“不幹了”。於是我找到李彬老師,說了我的鬱悶。李老師跟我說:其實人生能“做事”的時候本來就不多,不能做事的時候,就“做人”,就思考人生。末了,他又囑咐了一句:別著急,慢慢來。
三個字,但後來的經歷和所思所得告訴我,這三個字的含義,實在太豐富了

有人說,出名要趁早。我不以為然。事業是一場馬拉松,在馬拉松你見過有人搶跑嗎?沒有。為什麼呢?因為馬拉松拼的是全程如何分配體力、耐心的智慧,起初那一段的狀況和最後的成績,往往天差地別。
其實,新聞是個很浮躁的行業,對大多數從業者來說,每天都在不同的議題間頻繁切換,跟著輿論的變動疲於奔命,對看似豐富的內容蜻蜓點水。這跟如今最火爆的“微博”很像——資訊超載、碎片化、非線性、缺乏邏輯。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名叫《淺薄》,說的就是互聯網的快速淺閱讀引起了人大腦生理學和解剖學上的變化,很多時候這種變化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說在互聯網時代,人類正在慢慢喪失深入閱讀、線性思考的能力。我們獲得了越來越多、越來越快地“知道”,卻越來越不能慢下來去“理解”。那句話怎麼說來著,Listen half,understand quarter,remember zero,and react double。但是,作為一個合格的真正意義上的新聞人,恰恰需要輸出的是你的“理解”,碎片化的“知識”是過眼雲煙。

事業如此,人生也一樣。怎麼才能獲得“理解”,而不是滿足於浮光掠影的“知道”呢?
這就要求一個即將走上職場的新聞人、傳媒人,在這看似“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的世界裡,能慢下來,能淡定起來,按照自己的步驟,踏踏實實地去走、去積累、去生活。
回到現實,發傳真、打電話,或者說就算是每天寫稿子,這些瑣碎的事情又怎麼能和清華要求我們的“上大舞臺,幹大事業”聯繫起來呢?這兩者之間難道不是註定矛盾的嗎?

《城記》的作者王軍老師曾告訴我,無論你幹什麼,一定要給自己的工作找一個大的命題。以媒體人為例,你會跑口,那麼在你跑的口子裡,能不能發現一個大問題呢?比如他要回答的問題是有關中國“這個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經濟體,是怎麼快速完成城市化的”。於是,我們讀到了他筆下一本又一本真知灼見。
我還記得他跟我說過,新聞人面對的世界就好比是一張桌子。怎麼才能像現在很多所謂的“名記”“名嘴”那樣快速出名,火爆網路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沿著桌子邊走,作搖搖欲墜狀以博得叫好。但不要忘記,桌子的中心卻有那麼多的命題無人顧及、無人理睬。作為清華新聞學院的畢業生,你選擇站在桌子的什麼位置?

幾天前,我讀到了一條微博,這是一位詩人,也是新華社著名記者陳先發寫道:“搭我私車的朋友常會蹦出幾句怨言。確實,作為有20年駕齡的老把式,我太謹駕慎行了,開得太慢了。當年也曾飆過,逆風一尿三丈遠。如今我越開越慢,遇誰讓誰。既讓謙和的,也讓耍橫的。既讓平頭的,也讓卷髮的。既讓板車客,也讓踱步男。我願意比世界任何人都慢一天。沒關係的。世界很快,你們先請-----”
這最後一句,在一刹那打動了我。
世界太快,所以我們更要“慢慢來”,不要在乎當前眼下、一時一地的得失取捨。

前幾天我採訪北京四中的校長,他感歎,現在的人,總在每一個階段都用跟別人一樣的標準來衡量自己,還總要求自己做得比別人好,從不曉得去尋求“與別人做得不一樣”,這不是跟自己過不去嗎?
是的,從過去的厚積薄發,到如今的邊積邊發,這都沒有錯。但當所有人都在急匆匆地想要有所表現、有所作為時,你的淡定會讓你現在及將來,跟別人大為不同。
周慶安老師有次開玩笑,說每個畢業生回學校交流,都一定會跟師弟師妹說“我那時候讀書太不認真,你們要好好讀書”,可等這撥師弟師妹畢業了,回頭還是會回來囑咐說“你們要好好讀書”。無論你是不是不幸成為了“下屆複下屆“的典型,那請一定記住,畢業真的應該成為耐下心來,努力學習的開始。

“慢慢來”的還有一個含義是關於物質。
去年回學校交流,大一的師弟師妹一上來就問:“師姐你一個月賺多少,買房子沒,夠花嗎?”我當時一驚,既覺得“現在的孩子比我們當時成熟多了”,可又覺得“是不是有點太著急了?”
在這裡,我負責任地說,作為清華的畢業生,只要你們能有點正常人的努力水準,將來大部分人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是沒有問題的。

當然也可能在座要笑話我:“師姐你太操心了吧,我們是有理想的畢業生,怎麼會天天圍著房子車子轉,切!”
不要笑。環境對人的影響不可小視。你現在不操心,是因為你周圍的環境很單純。等到你邊上的人都在討論房子車子票子孩子時,少則一個月,多則半年,你會跟他們一樣,不淡定的。
那時希望你想起一句話:年輕時把腦袋裝滿了,年長時才能把口袋裝滿;年輕時就著急把口袋裝滿了,也許老來,腦袋和口袋都是空的。

總之,麵包會有的,能喝的“蒙牛”牛奶也會有的,咱們不著急,慢慢來。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周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