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放心的親情






「我努力賺錢的目的 就是想讓我爸爸媽媽在給自己買東西的時候,像給我買東西一樣乾脆」
 --櫻桃小丸子語錄




看著身旁同事,有些小孩還小,總是得在結束一天忙碌工作後,趕去保母家接小孩
話題從小兒預防醫學到巧虎最新版本的歌曲與舞步,如數家珍。
有些前輩孩子剛升高中大學,剛好最近開學季,幫他們添購筆電,盤算著教育費用與林林總總的生活開支。

在小屁孩時期的我,總覺得老爸老媽是Yes Man.
只要是想補習 想出國 想去體驗新事物
他們總會盡力滿足我跟老弟的要求


有朋友說:「在我們這個年紀,陸續會接到一些紅包,同時白包也是一起來…」

開始面臨失去,也瞬間學會珍惜
以前聽到江蕙的落雨聲總會不禁落淚
在異鄉打拼為的不只是一份成就感
而是希望自己有能力不讓親人擔心

昨天跟長輩聊天,即使孩子長大
雖然已經「放手」,卻尚未「放心」
這也許就是一輩子的牽絆

我想我們能做的

就是把自己身體照顧好
多打電話回家

「安」親人的 「心」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Bi8_wtvmg0

落雨聲mv

趣味人生 -下班後也可以不一樣




人生有很多個十年,但如果剛好是十八到二十八歲,那就是一輩子了。我在十八歲到二十八歲間很專心地大量閱讀,領域包括商業、文學、藝術、建築……也盡可能地旅行、看各大影展的電影,我嘗試各種類型的創作,包括新詩、散文、小說、廣告文案、旅行遊記……直到我二十八歲出了第一本書《誠品副作用》之後,自己的路就正式展開——我們往往高估十年後能做的事,卻忽略一年內能做的事,這也難怪二十八歲以後可以大聲的沒幾個。所以我希望你們看遠一點,不要以為三十歲還離你很遠。十八至二十八歲這十年是人生相當關鍵、宛如地基般的黃金十年,這十年如果你可以看得清楚、站得穩,往後你就可以走得很遠。請務必把握這十年。 --李欣頻

2010年閱讀過的文章,至今還深深刻在我的腦海中。如今距離二十八歲還有三年,回想過往累積過的體驗,大抵而言還算在軌道上。如今工作滿五個月,慢慢放下學生時代的不切實際,在小資男孩的生活中挖掘喜悅與成長。
初入社會的我們,應該要花八成的時間在累積專業知識,將domain knowledge的基本功打穩,方能為組織創造價值。而下班後的時間該怎樣最佳化使用,便成了一大關鍵所在。

「擴展體驗範疇,梳洗內在思維」是我的最高指導方針
如何運用假期反映出每個人的價值觀,找出自己最能感到放鬆或得到「充電」體驗的,也許就是值得持續下去的事情。電影Yes Man傳達我們應該要丟掉預設立場,勇敢去闖一闖並懷抱生命中的每個可能性。2010年嘗試攀岩與滑雪後,我體認到生命是關於活在喜樂,英文叫做Find the joy in your life,更精確地說,是找到生活中的趣味。

「趣」這個字拆開來看,不就是「走出去,然後取回來的標準YesMan精神嗎」

有了這個初衷,下班後的生活便有了方向。在台北有豐富的展覽、演講、舞台劇可以參與,ptt更有study group版,無論是要精進英文或創造好的學習環境,皆非難事。在職場生活一段時間後,體認到在讀書會的時光顯得格外珍貴。那是一種心靈上的充電,這群人彼此分享生活與觀點,並從某人身上看見欣賞的特質,或是發現自己可以努力的方向,更多的是共同參與時對團體的認同感。於是我們走進別人的生活,取回另一種Style

有些人「選擇」讓生活過得多元有滋味,也許是參與國際組織如扶青團、Toastmaster,走出自己的小框框,認識多元背景與不同年齡層的高手,增加刺激自己小肌肉(註一)的機會。或是去學吉他、拼第二外語等等那股渴望看見自己進步的動力,散發出的自信格外好看。我則選擇把時間花在練習烹飪與持續閱讀,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經常能帶出專注,接著越來越專精。如今自己朝著阿飛師之路邁進,或許有天我真的能闖入中國廚藝訓練學院,成為下一代食神!

最後,「梳洗內在思維」這句話有點抽象,具體而言指的是紀錄的重要性。由於人的腦袋容量非常有限,養成紀錄的習慣後便可以專注於深度思考的課題。我覺得週日晚上很適合讓自己與自己相處,建議不安排外出活動或聚餐,就待在房間讓心沉澱,回顧一週生活,思考有哪些環節可以調整,下週最重要需完成的目標,以及自問是否對生活滿意。如果能扭開持續進步的引擎,確切前進的方向,生活便不會失焦。品管PDCA的最佳體現,就在低頭沉澱的週末夜。然而這次,是走進自己的內在,取出值得紀念或提升的思維。

那就從現在開始,讓生活,趣味一下吧。

註一: 小肌肉,指自己不擅長之事物








畢業生,你慢慢來


閱讀完這篇文章,想起彭明輝教授的<人生是一段長期且持續的累積>
慢慢來,真的比較快。


http://blog.renren.com/blog/280071520/856578071
在這個不安全感劇增的時代,淡定和從容顯得如此可貴。前幾天還在和朋友聊,感覺現在一級比一級懂得要多,能力要強,但是,似乎焦灼感也越來越重。對於很多大一剛入校就追著我們問怎樣保研,或是找什麼實習的孩子,我希望,周劼人師姐的這篇文章能作以回答:別著急,慢慢來。
-----------------------------------------------------------------------------------------------------------------------------------------

《畢業生,你慢慢來》

老師們、同學們、各位家長:
大家下午好!
感謝學院給了我這次機會,讓我在三年後再次走進西階的這個教室,再次感受新聞學院這個娘家永遠的歡樂、祥和與親切。

我非常能理解此刻台下師弟師妹的心情,感傷、激動、躊躇滿志、意氣風發。因為三年前我也和你們一樣,戴著學位帽,拿著畢業證,歡歡喜喜邁出校門,沖進職場,期盼著自己一展抱負,成為青年才俊。但現實似乎不是這樣的。所以今天以下所有的內容,濃縮成一句話送給大家,就是——畢業生,你慢慢來。

從我自己的經歷說起吧。
畢業進了新華社,一聽名字,好工作。主流媒體、記者,每天圍著國家大事轉,採訪寫作編輯,一切都太符合一個新聞人的理想了。
然而,進新華社總編室工作的第一年,我幹的工作是什麼呢?在總編室值班室,接電話、發傳真、送檔、複印材料、擺桌簽、做會議記錄、改檔錯別字……我的工作時間,常常是下午5點到第二天上午8點。
不是說這些工作沒有意義,學不到東西,而是我心心念念想要從事的“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的新聞工作,反差太大了。
我甚至想到過“不幹了”。於是我找到李彬老師,說了我的鬱悶。李老師跟我說:其實人生能“做事”的時候本來就不多,不能做事的時候,就“做人”,就思考人生。末了,他又囑咐了一句:別著急,慢慢來。
三個字,但後來的經歷和所思所得告訴我,這三個字的含義,實在太豐富了

有人說,出名要趁早。我不以為然。事業是一場馬拉松,在馬拉松你見過有人搶跑嗎?沒有。為什麼呢?因為馬拉松拼的是全程如何分配體力、耐心的智慧,起初那一段的狀況和最後的成績,往往天差地別。
其實,新聞是個很浮躁的行業,對大多數從業者來說,每天都在不同的議題間頻繁切換,跟著輿論的變動疲於奔命,對看似豐富的內容蜻蜓點水。這跟如今最火爆的“微博”很像——資訊超載、碎片化、非線性、缺乏邏輯。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名叫《淺薄》,說的就是互聯網的快速淺閱讀引起了人大腦生理學和解剖學上的變化,很多時候這種變化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說在互聯網時代,人類正在慢慢喪失深入閱讀、線性思考的能力。我們獲得了越來越多、越來越快地“知道”,卻越來越不能慢下來去“理解”。那句話怎麼說來著,Listen half,understand quarter,remember zero,and react double。但是,作為一個合格的真正意義上的新聞人,恰恰需要輸出的是你的“理解”,碎片化的“知識”是過眼雲煙。

事業如此,人生也一樣。怎麼才能獲得“理解”,而不是滿足於浮光掠影的“知道”呢?
這就要求一個即將走上職場的新聞人、傳媒人,在這看似“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的世界裡,能慢下來,能淡定起來,按照自己的步驟,踏踏實實地去走、去積累、去生活。
回到現實,發傳真、打電話,或者說就算是每天寫稿子,這些瑣碎的事情又怎麼能和清華要求我們的“上大舞臺,幹大事業”聯繫起來呢?這兩者之間難道不是註定矛盾的嗎?

《城記》的作者王軍老師曾告訴我,無論你幹什麼,一定要給自己的工作找一個大的命題。以媒體人為例,你會跑口,那麼在你跑的口子裡,能不能發現一個大問題呢?比如他要回答的問題是有關中國“這個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經濟體,是怎麼快速完成城市化的”。於是,我們讀到了他筆下一本又一本真知灼見。
我還記得他跟我說過,新聞人面對的世界就好比是一張桌子。怎麼才能像現在很多所謂的“名記”“名嘴”那樣快速出名,火爆網路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沿著桌子邊走,作搖搖欲墜狀以博得叫好。但不要忘記,桌子的中心卻有那麼多的命題無人顧及、無人理睬。作為清華新聞學院的畢業生,你選擇站在桌子的什麼位置?

幾天前,我讀到了一條微博,這是一位詩人,也是新華社著名記者陳先發寫道:“搭我私車的朋友常會蹦出幾句怨言。確實,作為有20年駕齡的老把式,我太謹駕慎行了,開得太慢了。當年也曾飆過,逆風一尿三丈遠。如今我越開越慢,遇誰讓誰。既讓謙和的,也讓耍橫的。既讓平頭的,也讓卷髮的。既讓板車客,也讓踱步男。我願意比世界任何人都慢一天。沒關係的。世界很快,你們先請-----”
這最後一句,在一刹那打動了我。
世界太快,所以我們更要“慢慢來”,不要在乎當前眼下、一時一地的得失取捨。

前幾天我採訪北京四中的校長,他感歎,現在的人,總在每一個階段都用跟別人一樣的標準來衡量自己,還總要求自己做得比別人好,從不曉得去尋求“與別人做得不一樣”,這不是跟自己過不去嗎?
是的,從過去的厚積薄發,到如今的邊積邊發,這都沒有錯。但當所有人都在急匆匆地想要有所表現、有所作為時,你的淡定會讓你現在及將來,跟別人大為不同。
周慶安老師有次開玩笑,說每個畢業生回學校交流,都一定會跟師弟師妹說“我那時候讀書太不認真,你們要好好讀書”,可等這撥師弟師妹畢業了,回頭還是會回來囑咐說“你們要好好讀書”。無論你是不是不幸成為了“下屆複下屆“的典型,那請一定記住,畢業真的應該成為耐下心來,努力學習的開始。

“慢慢來”的還有一個含義是關於物質。
去年回學校交流,大一的師弟師妹一上來就問:“師姐你一個月賺多少,買房子沒,夠花嗎?”我當時一驚,既覺得“現在的孩子比我們當時成熟多了”,可又覺得“是不是有點太著急了?”
在這裡,我負責任地說,作為清華的畢業生,只要你們能有點正常人的努力水準,將來大部分人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是沒有問題的。

當然也可能在座要笑話我:“師姐你太操心了吧,我們是有理想的畢業生,怎麼會天天圍著房子車子轉,切!”
不要笑。環境對人的影響不可小視。你現在不操心,是因為你周圍的環境很單純。等到你邊上的人都在討論房子車子票子孩子時,少則一個月,多則半年,你會跟他們一樣,不淡定的。
那時希望你想起一句話:年輕時把腦袋裝滿了,年長時才能把口袋裝滿;年輕時就著急把口袋裝滿了,也許老來,腦袋和口袋都是空的。

總之,麵包會有的,能喝的“蒙牛”牛奶也會有的,咱們不著急,慢慢來。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周劼人)

Less is More





畢業後的兩年大抵上是人生最混亂的時間
找尋方向的重點並非只是空想跟收集資訊

直接找一個環境磨練,且戰且走並隨時調整
反而是更實際的一條路

這世代對於成功的定義變得多元,
但最終價值的判斷無非是自己怎麼看待自己
如今對於生活的主旋律,定調為Simple
一切極簡化 -Less is More

影響我很深的Randy教授曾說
Be good at something,才能讓自己有所價值.

想要熟稔某一專業領域,往往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
越有價值的能力,學成的困難越高
堅持到最後的人,往往就是贏家
老弟這兩年的研究所洗鍊,也是為了把coding能力準備好



然而回歸最根本的問題
無非就是 '你要什麼!?'

這問題總是會跟著時間做動態調整
根本不變的還是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把自己還有身旁的人照顧好

未來因為未知,所以精采,更需要嘗試與勇氣.
那就make it simple
"用我們所有的,做心中想要的"



心中的paradise,台南




也許人生就如同一場蝴蝶效應,總要等到時間溜過,回頭一探才發現最初哪些選擇帶來劇烈的改變。
回想過往我的成長歷程,從嘉義新塭、高雄鳳山、台南成大、上海北京,到如今的台北。若真的要主觀的把城市幸福感排序,毫無疑問的,台南總是首選。
就如同米果於『有一種鄉愁,叫台南』文中提到,總是帶著陽光香氣的乾爽天,牛肉湯虱目魚肚連發的豐盛早餐。在腦袋開啟關於台南的資料夾,17~23歲的青春年華,全都封印在這慢活的幸福城市。
2011年服替代役時,開啟與台北的緣分。從服役到工作,一年多來逐漸適應台北的生活。無意做老梗的比較或批判,人生是一連串選擇跟排序的過程,人生沒有全拿的,本該如此。
服役之前,心中還一直盤算著會留在南科工作,接著結婚生子。一個Move我選擇從台北開啟職場生涯,當初抱持著年輕就該努力闖一闖的信念,決定挑戰與資源最豐富的地方奔去。
未來總是未知且充滿想像,「人生是一段長期而持續的累積」「生命中的每個發生都有意義」,起頭的紮馬步階段,就讓我用海綿力打好內功。等待時機成熟,親愛的台南,I will be back.



[推薦閱讀] 有一種鄉愁,叫台南

    中國時報【米果】

     早餐吃得很用心,一定要午睡,魚丸湯加上米糕只要四十五元就能飽餐一頓的生活。甚至騎腳踏車上學時,發現大小廟宇陣頭的七爺八爺電音三太子就站在旁邊一起等紅綠燈。那就回來吧,回台南~~我們都放任這種聲音錐心刺骨,經年累月,起碼都在心頭結痂了。
     確定離家北上讀書的那個夏天,放榜之後就以那種翅膀長硬了的囂張氣勢撐過整個八月,等到九月開學前夕,當時台南仍是豔陽高照,僅僅收拾簡單衣物,姊姊幫忙扛了一床棉被,我們就站在台南火車站第一月台,往後站方向望去,看著成大那棟黃色外牆的學生宿舍,當時並不知道,自此之後竟然成為遊子。
     那時從第一月台望向後站的剎那間,彷彿也揮別南部乾爽的氣候,開始過著北部一旦因雨鬧起脾氣,洗滌過後的衣物起碼要那樣濕濕冷冷留在陽台衣架上,短則三天,長則一個禮拜,連帶著衣物的主人也成為黴菌,過著潮濕的培養皿生活。那些原本飽滿南台灣暖陽的衣服纖維,或是衣物主人與生俱來倚賴陽光行光合作用的基因,從此被迫歷練成孤單應戰潮濕的一身硬骨頭。每每收衣摺衣時,發現那些衣物摸起來總有淚漬,然後不爭氣地思念起台南豔陽,衣服有陽光香氣變成一種不切實際的奢望。
     唉,倘若那不是鄉愁,還是什麼呢?
     豔陽、夜市、台南腔
     往後就過著離鄉返鄉的生活了,自強號、國光號、統聯、和欣……之中有幾年甚至有三家國內航空業者彼此低價廝殺的選擇,爾後就有高鐵將南北距離與時間感一併徹底短縮的速度革命,顛覆了返鄉路遙的藉口。
     哪個遊子不是這樣子成長過來的……變老、世故、膽怯、做不了捨棄台北生活的決定。
     那南下台鐵列車一旦過了台南二中與小東路隧道口,看見成大宿舍建築在瞳孔中心點逐漸放大,或國光號下了永康交流道,開始往市區一帶走走停停,整個人就越往椅背深處陷進去,關於這個生養自己的城市所滋潤的養分迅速從頭頂灌進來。靈魂像甦醒的露水,這南北奔波並沒有時差,但確定要褪去一層皮那樣,走路的速度自然變慢,語言自動調整,台南腔就盡量放送。午睡是一定要的,早餐盡量膨湃才行,夜市當然不要錯過。但想起家裡的餐桌必然有虱目魚或土魠魚,整個人彷彿電腦系統reset那樣,精神起來。
     原本在島嶼北端穿的厚衣,沾著雨水的大傘,這時候都顯得多餘了。早先幾年,搭火車客運飛機,或近幾年搭高鐵,一旦走出車門或機艙,雙腳一踩到月台或停機坪,就迫不及待褪去厚重外衣,爾後即使北部下著大雨,也盡量帶著那種可以收起來的折傘,免得到了台南,那無法藏在手提行李的自動大傘顯得突兀,渾身彆扭。
     莉莉、福記、沙卡里巴
     走進家門,那些在北部城市晚睡晚起的習性都自動修整為早睡早起模式,必然是大清早就騎著腳踏車穿過十數年來都沒有重新鋪整柏油路面的東門地下道,那些固定會讓車輪彈跳起來的小坑洞仍舊固執地留在原地,但是圓環頂的月桃葉花生素粽當然是要吃的,花生粉硬是要兩包,醬油膏加量,芫荽也要蓋得滿滿的。老闆娘問說,要不要豆醬湯?自己猛然想起,豆醬湯的說法,其實也是鄉愁。
     偶爾跟班去菜市場,母親跟那些賣菜賣魚賣肉賣衣服賣水果的老闆老闆娘說,這女兒在台北工作,那些賣菜賣魚賣肉賣衣服賣水果的老闆老闆娘就會說,台北的魚不好吃喔,台北的青菜比較貴喔,台北的衣服很漂亮吧,台北可能沒有珍珠玉米喔……但是自己心裡其實很想對他們說,就連虱目魚到了台北都有鄉愁呢!
     或者就穿著短褲拖鞋騎腳踏車去跟同學敘舊,他們或許留在台南,或許跟自己一樣去了他鄉,然後我們窩在高中常去的「迦南」吃冰吃鍋燒麵,或去「莉莉」吃水果盤,去「福記」吃清蒸肉圓,去「沙卡里巴」吃鱔魚麵,去中正路喝「雙全」紅茶,去以前常常買參考書的博愛路南一書局跟信用文具店,有時候也去書店文具店對面喝老牌楊桃湯。對於異鄉的吃食多所抱怨,對於博愛路在某一年變成北門路也頗不滿。我們突然就回到那個時候穿著白衣黑裙的年紀,喜歡搶話,互相揶揄也不覺得失禮。講起高中某某老師某某教官某某同學,突然覺得那樣的青春好動人。
     匆促過了周休或年節假期,開始整理行李準備北上的那時,喉頭滿滿的,低頭不太說話。母親就開始打包一整尾煎過的虱目魚,好幾條珍珠玉米,或那些提起來簡直要壓垮肩膀的水果。我說,這些東西台北買得到啦,母親說,亂講,哪有台南的好吃。
     好想滾回去
     最後又重複返鄉當時的路線,只是頭尾倒序,火車駛離第一月台,成大宿舍拋在車窗後;或國光號行經中山公園,在台南二中校門前方轉彎;或者近幾年,看著高鐵月台那個拉著行李箱的統一肉燥麵廣告,看著台南豔陽,想起自己又要重新回到那個曬內衣內褲一整個禮拜也還留著濕氣淚漬的城市,剎那間,好想蹲下來大哭一場。
     於是有人說你們台南人好討厭,明明住在台北,卻盡說台南如何好,既然這麼好,何不滾回去?
     對,我自己也覺得好討厭,也好想滾回去。
     那就回來吧,回台南~~我們都放任這種聲音錐心刺骨,經年累月,起碼都在心頭結痂了。每每被那樣的言語刺激之後,終究也默默做了決定,到了最後,也是要回來,至於那個最後,到底是年齡的層次,還是心境的程度,如我某些在台北捨棄工作,最後決定回到台南生活的朋友們說的那樣,返鄉的理由僅僅是希望自己的小孩可以在台南成長,過那種早餐吃得很用心,一定要午睡,魚丸湯加上米糕只要四十五元就能飽餐一頓的生活。甚至騎腳踏車上學時,發現大小廟宇陣頭的七爺八爺電音三太子就站在旁邊一起等紅綠燈。
     我因此意識到另一種救贖,希望自己可以在台南終老。對,最後,總有一天,一定要回去。



快樂是一種習慣


---
[轉錄網路文章]

快樂是一種習慣~~~

一大早,我跳上一部計程車,要去台北郊區做企業內訓。

因正好是尖峰時刻,沒多久車子就卡在車陣中,

此時前座的司機先生開始不耐地嘆起氣來。

隨口和他聊了起來:「最近生意好嗎?」

後照鏡的臉垮了下來,聲音臭臭的:

「有什麼好?到處都不景氣,你想我們計程車生意會好嗎?

每天十幾個時,也賺不到什麼錢,真是氣人!」

嗯,顯然這不是個好話題,換個主題好了,我想。

於是我說:「不過還好你的車很大很寬敞,即便是塞車,也讓人覺得很舒服……」

他打斷了我的話,聲音激動了起來:

「舒服個鬼!不信你來每天坐12個小時看看,看你還會不會覺得舒服!?」

接著他的話匣子開了,抱怨政府無能、社會不公,所以人民無望。

我只能安靜地聽,一點兒插嘴的機會也沒。


兩天後同一時間,我再一次跳上了計程車,再一次地要去郊區同一家企業做訓練,

然而這一次,卻開啟了迥然不同的經驗。

一上車,一張笑容可掬的臉龐轉了過來,

伴隨的是輕快愉悅的聲音:「你好,請問要去哪?」

真是難得的親切,我心中有些訝異,隨即告訴了他目的地。

他笑了笑:「好,沒問題!」

然而走沒兩步,車子又在車陣中動彈不得了起來。

前座的司機先生手握方向盤,

開始輕鬆地吹起口哨哼起歌來,顯然今天心情不錯。

於是我問:「看來你今天心情很好嘛!」

他笑得露出了牙齒:「我每天都是這樣啊,每天心情都很好。」

「為什麼呢?」我問:「大家不都說景氣差,工作時間長,收入都不理想嗎?」

司機先生說:「沒錯,我也有家有小孩要養,所以開車時間也跟著拉長為12個小時。

不過,日子還是很開心過的,我有個祕密……」

他停頓了一下:「說出來先生你別生氣,好嗎?」

當然好,只要是快樂的祕密,我這個念過心理學的都感興趣。

他說:「我總是換個角度來想事情。例如,我覺得出來開車,

其實是客人付錢請我出來玩。像今天一早,我就碰到像你這樣的先生,

花錢請我跟你到陽明山去玩,這不是很好嗎?

等下到了陽明山,你去辦你的事,而現在是花季,

我就正好可以順道賞賞花,抽根菸再走啦!」

他繼續說:「像前幾天哦,有一對情侶去淡水看夕陽,他們下車後,

我也下來喝碗魚丸湯,擠在他們旁邊看看夕陽才走,

反正來都來了嘛,更何況還有人付錢呢?」

漂亮!多精采的一個祕密!

我突然意識到自己有多幸運,一早就有這份榮幸,

跟前座的EQ高手同車出遊,真是棒極了。

又能坐車,心情又開心,這樣的服務有多難得,

我決定跟這位司機先生要電話,以後再邀他一起出遊。

接過他名片的同時,他的手機鈴聲正好響起,

有位老客人要去機場,原來喜歡他的不只我一位,

相信這位EQ高手的工作態度,不但替他贏得好心情,也必定帶進許多生意。

快樂其實是一種習慣

心理學家發現,快樂其實是一種習慣,不論環境怎麼變,

EQ高手的快樂決心是不會改變的。

當我們能換一種心態去看待自己的工作,

並帶著遊戲般的愉快心情面對工作,你會發覺自己的內在能量強大許多,

抗壓應變的功力也因此大為增進,而這,也正是貫徹快樂決心的漂亮做法。

我自己就常覺得,工作其實是一種偽裝,讓我有很好的藉口及機會,

能因著演講及各種活動,去認識許許多多有趣精彩的人,這不是很過癮嗎?

(更何況,往往還有人付錢呢!)。



---



雖說工作必須承受許多責任與壓力,但藉由實際面對許多複雜問題

讓自己能鍛鍊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薪資可拿。

"拿公司的薪水,練自己的本事"   何飛鵬說得沒錯。

諸多觀念往往是知易行難,但寧可多次提醒自己

快樂是一種選擇,轉念後,人生大不同。












新鮮人的莫忘初衷

記得戴勝益說過
有血有汗才是精采人生。

從復旦半年到當兵一年
這段樂活時光讓我呼吸著充滿自由與歡笑的空氣。
步入職場雖然只有幾個月,卻也明顯感覺到不同的
生活型態。

先前跑步讓我體會"痛苦嗎? 表示我在成長" 的真諦
短時間內需熟悉諸多產業知識與SOP流程
過程不輕鬆,但鍛鍊一下陌生的小肌肉,
把職場技能的點數點滿,
是成為一個真正男人的必經途徑。

記得有前輩曾說,出社會要莫忘初衷
別忘記自己最初那張臉。

雖然我已默默加入復胖者聯盟,還變成大餅臉。
但我想記住此刻,那股渴望成長的衝勁。

敢做,就有力量!

用足跡丈量生命


不知不覺,我居然成為所謂的「背包客」。
交換前寫了封家書給老爸老媽,只說想要去哪些地方旅行,壓根沒打算獨自一人。2008年看完電影「The bucket list」一路玩到掛,第一次有了很大的動力,想要離開台灣,放膽體驗。

生命的點點滴滴會串連在一起,之後逐漸開始在圖書館借閱關於旅行的書,在筆記中寫下「既然誕生在世上,就該用自己的雙眼,好好看看這世界。」「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一輩子都不會做了」等等的熱血句子。

復旦宿舍書桌前的中國地圖,彷彿有種魔力,牽引著自己往下一站前進。
飛躍中國這個計畫其實有點笨
我的秀逗相機,經常要拍個十來張,才會成功一次。
往往都跳到關節快爆炸才成功。

但不知道為什麼,當我全力衝刺往前跳躍時,有股真實的存在感。
那是一種強烈的感受,可以清晰地聽見自己的心跳。

「我跳故我在」,原來當初取傑克飛這個綽號不是意外XD
阿亮說,旅行或是當國際志工,最簡單的動機,是為了體驗不一樣的life style

旅行,也許就是用足跡丈量生命。
多深、多寬、多遠,都由自已決定。

還不算旅行家,只是個行走者。
背起行囊,我想去遠方。
路上總會遇到志同道合的夥伴,

「試著找尋一種意義,足以撐起生命的重量。」
旅行,就是我的答案。


2010.1.10 於北京

大學三元素-野心 思考 夥伴


大學三元素:野心、思考、夥伴
如何第一次念大學就上手




炎熱的台南六月,東豐路上的阿勃勒花季,悄悄提醒著我們畢業季節的到來。大一時,看著即將畢業的學長姐們,興奮地穿著學士袍,滿心喜悅地拍照,編織著未來的夢。還是新鮮人的我,總是不禁地幻想著,四年後的我,會成為什麼樣子。


那時,我問了自己這個問題:「如果畢業那天,當我回顧這四年大學生涯,會給自己怎樣的評價?」
「阿~一定要是個精彩、豐盛的四年!」我堅定地告訴自己。


有人說生命的關鍵,往往在於能夠掌握對的問題。而當初的這個問題,彷彿有種魔力,在成大的日子中,默默牽引著我,使我做了很多嘗試,挑戰自己的極限,因此擁有了一段無悔的青春。
當我變成學長時,經常有學弟妹問我「如何規劃大學生活」、「如何兼顧社團與課業」、「如何第一次念大學就上手。」
我想,面對新環境的三大元素,就是我的答案。


元素一:抵擋不住的野心


漫畫《灌籃高手》中的最後一戰,湘北與史上最強的隊伍「山王工業」決戰,山王工業的王牌選手澤北榮治把流川楓打得落花流水,流川被蓋火鍋、抄球,被電到體無完膚,這時候流川楓卻笑了。






他對澤北說:「感謝上天,你不是浪得虛名的男人。」
因為流川楓是活在挑戰中的男人,當他發現一個可以跨越的高欄,可以征服的目標時,就會露出那充滿野心的笑容。


當下看到這個畫面時,我簡直是虎軀一震。於是,這個笑容一直刻在心裡。
我開始思考,在實際的生活中,當遇到困難或挑戰時,自己是用怎樣的心態去面對的,自己是怎樣跟自己對話的。我是選擇逃避還是接受,是只求過關就好還是勇於嘗試。
因此我想鼓勵在校的學弟妹們,把握這黃金的大學四年,嘗試去挑戰自己,多做讓你害怕的事情,很多時候害怕都是自己想像出來的。當遇到挫折時,也許是課業、感情、社團、打工、甚至是人際關係,就跟自己說 :「痛苦嗎,表示我在成長」。流川楓教會我,什麼是「抵擋不住的野心」。而那股源源不絕,渴望成長與學習的「野心」,卻是精彩大學生活的首要關鍵阿!


元素二:夜深人靜的思考


推薦給大夥一個非常威猛的習慣「睡前冥想十分鐘」。約莫從兩年前開始,每晚睡前,我會花五分鐘回想並檢討今天發生的事情,梳洗一下內在,接著花五分鐘預想明日流程。主要精神是把自己的一天做個回顧,跟自己的心說說話。問問自己,今天學習到哪些最深刻的想法,對我產生怎樣的影響。問問自己,我能在明天做些什麼改變,讓自己的生活更精彩。


接著,思考自己今天做了些什麼好事 ﹖可能只是分享一些想法給朋友、寫了一張感謝卡給學長姐、甚至在夜深時撥通電話給未歸的室友。這些微不足道的關懷,卻是讓我感受喜悅與滿足的源頭。只要擁有一顆「多想別人需要什麼的心」,做一個發光體,去實踐自己的價值觀,就能從周遭的生命中獲得能量。


最後則是檢討部分,譬如說我有時無法按時早起,就會在當天晚上自我提醒。譬如說先前發現晚上的時間管理不當,常常一回房間就開MSN,時間就這樣莫名流失。因此經由檢討過後,我改變了回家的「流程」。回家先洗澡、健訓、英文閱讀、中文閱讀、接著才能開msn!這一部分主要是思考今日的檢討,把缺點明確地寫下,並提供實際的改善行動方案。最後,則是check一次自己所安排的細流。


這個睡前十分鐘的回想習慣,讓我體會到「記錄」的重要性。每天持續地記錄生活、回想生活、檢討生活後,我開始能夠描繪出自己的輪廓,找到自己的樣子。我開始思考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背後的原因,能了解這件事情對我來說有什麼意義,能說出自己學到了些甚麼。如果你可以深深地認同自己,並且善用記錄讓自己產生思考,就能夠從生活中找到獨特的價值。我想,你就是一個值得驕傲的大學生。


元素三:志同道合的夥伴





「人活著,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情」——霍元甲










我愛漫畫《海賊王》,更愛魯夫去找尋夥伴的每段冒險。我常把人生比喻做一場偉大航道的冒險,但最重要的並不是找到one-piece(大秘寶),而是找到那群彼此信任,互相支持的夥伴。大家不妨問問自己,是否有真心的好朋友?




大學階段真的要找到一個可以談心的好朋友。甚麼是談心?談心是指價值觀、人生觀與愛情觀可以互相分享的朋友。因在大學階段,家人會從生活中慢慢淡出,有很長的時間跟朋友相處在一起。而是否能找到這樣可以跟你談任何事情的朋友,就變得格外重要了。藉由分享,我們可以開始整理自己的想法,學習「述說自己」的生命經驗,分享自己的體會及感動。更可以藉由朋友真誠的回饋,找到自己的盲點並改進。因為「當你做錯時,沒人願意告訴你,表示他們已經放棄你了。」




我很幸運,在大學時期認識一些很棒的朋友,那些夜我們聊人生,聊信念,聊未來,聆聽與發言。那些被口水淹沒的夜晚卻是我學習最多的時刻。是難以忘懷,拼命點頭與思考的精華時刻。所以,請想想自己,如果大學少了這樣子的朋友。那也許生活只有不停的玩樂循環,少了思考的環境與認識自己的機會。




練習曲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話,「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一輩子都不會做了。」英文叫做「Now or Never」。走過成大六年,我領悟到了「野心、思考、夥伴」的重要性。戴上學士帽之前,讓我們努力到心滿意足為止;讓我們用像樣的努力,感動自己。因為,能飛的時候,就不要放棄飛;因為,我們唯一擁有的就是當下的全力以赴。讓我們用實踐,去捍衛自己的夢想與信念吧!






絲綢之路隨筆


結束了,半個月的絲綢之旅。
這趟旅程彷彿走進時光隧道,看著落日、大漠、飛天、石窟、數不盡的遺跡。
沿著河西走廊,一站接一站,那些歷史上耳熟能詳的人物
也曾經走過一樣的路,開拓東西方文化經濟的交流

這次,依舊是獨自旅行。
逐漸習慣,也開始享受與自己相處。
在旅行淡季走一趟絲路,是很幸福的事情。
幾乎全部的景點都是小貓兩三隻,大多時間就只有我一個人。
獨佔整個歷史景點,慢慢地品味過往人物留下的痕跡。

記得今年暑假Tic100創業比賽總決賽時,其中一個評審是台北故宮博物館館長。她說:「博物館之所以存在,不僅是為了保存文物,而是為了未來。」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沒有熟稔許多歷史與文化的知識,單就一個外行人的角度。
此次旅行卻有許多震撼。
不論是麥積山石窟或西千佛洞,甚至是莫高窟,
看著一尊又一尊的佛像,靜靜佇立在石窟內。
遙想古人為了信仰所投入的心力,
也感嘆歲月無情,看著泛黑氧化的石窟壁畫,斑駁剝落的佛雕
終究將塵歸塵,土歸土。



青年旅舍是夢想交換的平台
旅行最難忘故事,往往都是由「人」開始,而國際青年旅社,就是一個絕佳的環境。是一個分享夢想,甚至見證夢想的地方。
一路上遇見正在環遊世界的日本男孩,他準備從敦煌一路到西藏,之後進尼泊爾與印度。還有一位日本大姐姐,是個專業攝影家,已經去過三四十個國家,「旅行就跟喝水一樣自然,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她充滿自由與淡定的眼神,好像在告訴我這個道理。

還有還有,跟葉問同鄉的廣州佛山女孩,第一眼看見她就感受到強烈的霸氣。
這應該是吃了流浪果實的見聞色霸氣。

認識的那天,是她獨自旅行的第三個月。
「在一個地方待很久」是她的旅行原則
她是個非常極度活在當下的人,享受什麼都不做的生活,或是在城鄉小弄閒晃,尋找旅行書以外的驚喜與感動。

更遇見一位來自福州的大哥,就叫他福州伯吧,還跟一位上海大姐,都是工作一段時間後辭職,放自己長假喘口氣,藉由旅行重新思考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

而我呢?
這半年大概是人生最奢侈的時光了。
擁有學生身分的純真
享受著無拘無束的百分百自由
也因如此,讓我更珍惜這段時間的點點滴滴。
之前曾體認到,「力量,來自於沉澱後的渴望。」

下一階段當兵on-line,接著進入職場,就得承擔更多責任。
但我並不害怕,反而很期待。
像從一個城市出發到下一個城市那樣,
或是第一次看見高原、冰川、凍土、大漠時的興奮。
那對於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想要挑戰自己極限的野心。
這些從旅行中體認到的想法,都像混血一樣混入體內,
成為特質的一部分。

流浪到各地旅行是生命精彩的畫面
認真投入把自己的職業角色扮演好,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少年,當壯遊萬里路」
永不停飛

2010.12.07 於蘭州中川機場


新基地的開箱文

好久不見,blog

最近看了Jamie的文章,決定重新開始寫部落格

目前會以生活觀察體悟、好書推薦、職場心得等面向

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初入職場兩個多月

蹲馬步的日子很充實並充滿挑戰

仔細思考發現公司聘用一個人實質的成本其實是薪水的兩倍

光是水電網路硬體設施教育訓練等等內容,都是要珍惜的福利

晚點離開公司也是增加學習機會


「先認命,再拼命」

有了鍛鍊基本功的覺悟,心態準備好就能泰然面對磨練與要求。

還在職場新手村,期許自己能保有學生時期的熱血正向態度。

對人生起正念,讓生活過的有滋味。


小資阿飛,向前衝


台灣人,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吧 (刊於旺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50507112/112011052300444.html

2011-05-23 旺報 【(傑克飛/成功大學.上海復旦大學交換生)】 
 這半年,背著行囊走過大陸許多城市,用觀察者的角度,看大國崛起。親身走過繁華上海,古典北京,亦或是西北方的絲路,西南方的西藏。見證了大陸的進步與繁華,見識到貧富差距,更體驗到許多「衝擊」。 

 上海世博,插隊插很大是常態,小朋友變成蜘蛛人穿越欄杆的戲碼層出不窮。北京車站前廣場,地上滿是痰漬,「冰痰葫蘆」成了另類特色。哈爾濱街頭,計程車司機處心積慮要坑觀光客,搞得搭車時人心惶惶。剛開始心中有許多不快,但看著街頭上隨處可見的標語,寫著「文明」、「和諧」等字樣。心中開始思考,會不會習慣在台灣生活的我,把身旁的許多美好事物視為理所當然。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一切,曾經是花了多少努力與心血換來的。 

 1980後出生的我們,可說是最幸福的一代。台灣的許多秩序、服務、文化底蘊好像是天生的,彷彿從開始懂事就存在。問路時熱情解答的陌生人、搭公車、捷運時井然有序的隊伍、「請、謝謝、對不起」人人掛在嘴邊、電扶梯左行右立、買東西貨真價實、擁有自由言論集會遊行等權利。 

 然而在這裡,這些習慣就成了不習慣。過馬路可怕的喇叭聲,公交車總是播放著「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請把座位禮讓給需要的乘客」,但看見的卻是充滿諷刺的景象;購物時,就得提防被坑被宰,跟老闆鬥智鬥力,跟模擬聯合國談判有得拚;就連停腳踏車,都得先鎖上兩個大鎖,再用「連環計」將兩台鎖在一起,結果居然還被偷走。 

 上述所提也許不是大陸的全貌,這裡確實仍有許多可愛的地方,我也看見了大陸的進步,甘肅天水車站的大姐,制止正在插隊的人們;在上海,依舊會有人遵守交通規則,禮讓弱勢。回頭一想,在這裡感受到的不方便,都是每個進步中的社會必經的過程。台灣過去累積的努力,讓我們享受到文明的生活。 

 於是我深刻體會到,在台灣我們所擁有的自由、秩序、安定,這些都不是理所當然,原來,我們擁有了這麼多。也許這趟交換旅程,就像是經歷一次時光隧道,參與了一個社會的進步,回頭看見台灣的美好,與真正文明的反思。 

 台灣人,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吧!

成功嶺的夜晚。心情日記


成功嶺的夜晚。心情日記

在成功嶺的生活進入倒數一周,也許真如同今天教奪刀術的教官所言,這段不舒服的時光,會是一輩子難忘深刻的回憶。

從3/14老弟送我到市政府準備登入,轉眼也過了十幾天,在這裡我重新適應團隊生活,在馬不停蹄的生活節奏下,過著跟時間戰鬥的日子。

新訓,其實最常聽到的就是抱怨。
抱怨長官太兇,抱怨大便時間太短,抱怨機械式的制式動作無腦且浪費生命…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可怕,就可怕在這個抱怨,像病毒一樣會傳染。
當我們把焦點放在對體制的不滿時,就會忽略到許多細節。
甚至是這些要求背後的意義。

成功嶺的三周,雖然過程不蘇胡,卻也讓我學習到許多珍貴的想法。
不僅僅是學會快速85秒拉屎、折棉被等等技能。
而是領悟到「時間擠壓」的力量,原來五分鐘就可以做這麼多事情。
伴隨六點起、九點五十睡的超級健康生活作息,搭配每天三千公尺的運動。
身體整個健康起來,還順便瘦了兩公斤。
生活中每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被要求必須迅速、確實、一次就做到定位。

一切的一切,讓我重新學習「生活」這件事情。
留意生命中的每次發生,許多看似龜毛的要求,回頭一想也許都是一份禮物。
結束流浪樂活的交換學生Life,在成功嶺的軍事訓練下,是個很棒的轉換。
那種堅持紀律與嚴謹的生活態度,剛好替未來十個月的日子奠定基礎。

也因為當兵真的很無腦,利用入伍的空白時間,我開始用筆記本規畫未來的生活,描繪30歲的自己。結果越寫越起勁、內容細節也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修改中,變得完整飽滿。未來在智慧財產局的目標都已經準備好,有許多挑戰等著我去征服。

漫畫灌籃高手,流川楓對上第一高手澤北時,那股面對挑戰依舊充滿野心的笑容,我一直沒有忘記。




距離結訓還有六天,現在的我不抱怨,反而很珍惜。
珍惜排隊打電話的時光,每秒都值得細細呵護
珍惜隔壁如轟天雷般的打呼聲
珍惜長官佛心下達的「肝膽相照」
珍惜那一次可以投飲料的小小福利

因為那股自然去珍惜的習慣,所以枯燥的生活,慢慢有了樂趣。

成功嶺,沒有女孩,沒有自由,卻有滿滿的空白時間,讓自己安靜下來。

也許,人的價值不在於擁有什麼,
而是每個當下,我們願意抱持著怎樣的態度吧。


2011.3.25 pm:8:25 成功嶺的夜晚

演講技巧之外的事


快閃回台南,抽空去看了TED*Tainan活動。
見到幾個熟悉面孔很開心,漫步在成大校園更有久違的感動。
這次主題是Dream onoh有點老梗的談夢想,卻也是最好發揮的主題。

先前已經在網路上看過許多TED的影片,一直都很享受TED簡短有力的特色。高手過招,18分鐘淬鍊出來的力道,刻畫出來的精神就是比較深刻。
也可說是一種演講接力賽吧。

從大三開始愛聽演講到現在,現場聆聽+網路影片的累積,大概也聽過數百個演講高手的分享。加上TM的系統化培訓,幾本關於演講技術的書籍閱讀,大抵上對於speech這件事情有些心得。

從第一個演講者陳力開場,腦袋不自覺會開始分析每個講者表達的方式、演講內容的布局、講話有多少贅字(然後、就是、那、對)、開場跟收尾用了什麼技巧、有留下那些深刻的經典名句、或是觀眾驚豔的故事/畫面

第三個講者,一個輔大剛畢業的學生祈台穎,分享著關於「失落的百工」的故事。沒有厲害吸引人的開場,18分鐘的演講說了近十次「然後」,但她卻是我那天最喜歡的講者。

她用最直白誠懇的語氣跟我們分享著大四騎著摩托車,到新莊去採訪坐鼓師傅的故事。台灣更有許多古老技藝,已經面臨失傳跟斷炊的危機,但卻有些人憑著一份責任與傻勁,繼續堅持著。

她說,師傅已經製鼓三十幾年,每當即將完工時,都會閉上眼睛,用熟練的姿勢敲打著鼓,仔細地檢查並專注地聽鼓聲,確認鼓的品質是否良好。

那是她印象最深畫面,因為師傅淡淡的說:「這是我的工作,態度會決定一個人的深度。」
師傅認真把一件事情做好的精神,打動了她。
也打動了在台下聽故事的我。

儘管只是樸實地分享,儘管只是原地站著淡淡的說話,儘管沒有什麼誇張手勢,
那股相信自己想傳達的信念所散發出來的感染力,最能夠「直指人心」



真正感動人心的演講,也許不一定要摻雜許多演講技巧
什麼是演講技巧之外的事情?
我想,那是一種不經雕塑的精神,還有充滿誠意的生命力吧。

分享這部,失落的百工


微不足道的小事


微不足道的小事

三月十四白色情人節我登入了成功嶺,開啟了替代役青年的故事。
壓根不知道自己會是什麼役別,腦袋還經常停留在大陸尋奇的回憶
偶爾思考一下未來,種種想像構築了那時的生活。

大概是上輩子有做好事,我選到了經濟安全役,撥交到一個很棒的環境。
這個單位很重視公益服務活動,老人院、育幼院、捐血、獨居老人關懷combo連發。很坦白地說,某部份的動機是為了作績效給役政署看。但我覺得,替代役還是有它存在的積極意義,政府每年讓這群人投入社會公益,姑且不論出發點是自發或被動,都給了役男們一些「機會」,實際接觸這社會比較灰暗的角落,發揮擁有的一點心力。

這禮拜去了兩次育幼院照顧身心障礙的孩子,由於每個院童的情況都很特殊,社工用一對一的配對方式以確保安全。我分配到的孩子幾乎無法走動,只有右手有知覺,於是我抱著她走到一樓,推著輪椅跟著大夥兒到鄰近的國小散步。那個當下,浮現的第一個念頭是感謝父母讓我擁有好手好腳,跟還不錯的腦袋。也許感恩知足這種老掉牙的想法大家都知道,但也唯有實際去經歷,去接觸與我們生長環境全然不同的「生命」,才會有更深一層的認知。

又或許如同九把刀所說的,「我們習慣了在陽光下大步前行,習慣了順遂,習慣了別人只要跟不上我們的腳步我們就產生憐憫的心情,這其實是一種優越感的變形。當然,這不是說你不善良,同情心當然也很重要,只是在同情、在鼓勵之外,也許還有更重要的東西」

我想,那是陪伴。
陪伴,也許就是一種最穩定的力量。
陪著這群孩子們散散步、說說話、丟丟球,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那個過程中,我們卻可以安身旁那些生命的



「心」。

真正的生活,總是在遠方。


真正的生活,總是在遠方。


今晚跟朋友聊她在印度闖蕩的故事,那充滿興奮的神情,滔滔不絕講著流浪的故事,也許是令人讚嘆的美景、或是面對街童乞討帶給自身的衝擊,點滴累積出對於生命與未來的思考。

先前曾經認為旅行常會是一種炫耀性的展示,去了哪些地方,看了多厲害的美景就沾沾自喜,出發點多是為了獲得認同。但這些年,身旁朋友一個又一個飛出去,究竟為的是甚麼。


草包在寮國,在物質最匱乏的地方,看見生活原來可以如此簡單,只要我們願意全然活在當下。阿亮去了趟尼泊爾,由於當地供電系統很陽春,常常會看心情停電,在某個夜晚跟寄居家庭的爸爸聊天,吃完飯後他拿了張草蓆把阿亮拉到院子裡,他們就坐在月光下聊天
他問阿亮:「你們國家會不會也常常停電?」
阿亮說:「只有遇到大災難之類的才會。」
他說:「那你們國家比較好。」
阿亮看著草蓆搖搖頭說:「你們這樣才比較好。」
他有些驚訝的看著我。
阿亮說:「因為我很喜歡這樣一家人坐在門前聊天的感覺。」
阿亮發現,原來文明帶給我們很多,卻也讓我們失去很多。

旅行會受到人們嚮往,甚至能夠改變一個人,也許是因為出走後所經歷到的全新體驗。可能是五官的強烈刺激,或是新環境對於原有價值體系造成的衝擊與反思。

我想,重點並不是在於那些藉由雲遊四海所累積的感官經驗,那也許只能拿來自爽沒有太大的意義。而是旅行本身所體驗到不同的Life style,也許是對於生死的見解、過生活的方式、還有世界觀的不同。

藉由旅行培養對生活的敏感度,往往是改變人生軌跡的重點所在。
把握機會「走出去,取回來,想一會,說出口。」
真正的生活,總是在遠方,
回頭一想,只要用心,真正的生活,就在自己的故鄉。

退伍雜感


「替代役青年們,夢想起飛…」


2011年白色情人節,收拾行腳大陸的心情,我來到成功嶺接受短期的軍事基礎訓練。記得每天晚上總是要排練替代役之歌,這首最不像軍歌的軍歌,變成替代役青年們共同的默契。(當然還有 王執行秘書~擺頭XD)

選單位時剛好發現智慧財產局有開名額,要求法律、資工、資管碩士學歷才有機會甄選上。競爭越激烈感覺就越有搞頭,抱持著賭一賭的心情,就這樣在台北開啟十個月的服役生涯。

李欣頻曾提到,人生十八歲到二十八歲的黃金階段,絕不可浪費。櫻木花道在與山王決賽前夕滿懷自信說出的「我只有現在」,那股動力提醒自己,就算在服役也不要浪費時間,應當做更多嘗試。

在台北的時間,詢問幾個美食達人朋友,開啟味蕾的大冒險;把微薄的薪水投資在博客來,瞬間變成鑽石會員,攻下一百餘本書;接著把行腳大陸的故事模組化,持續分享了十六場演講;加入歡樂逗趣的六人行英文讀書會,在台大、咖啡廳、小巨蛋等地方留下討論的美好回憶;出差到台中台南查光碟工廠、查夜市;辦夏令營給身心障礙的孩子,加上老人院服務、捐血等等活動,也為服役生活增添幾分意義;最後的最後,25歲登大人遊艇Party,串連在北部的朋友,完成一件bucket list。

回頭檢視去年三月於成功嶺寫的替代役生活計畫書,那時訂下的主軸是「職場充電、健康生活、經濟獨立」。整體的大方向有按照步調進行,雖然說好的減肥還是嘴砲了,但回首過往服役生活,有同梯的夥伴一起打魔獸三國、喇賽、運動、出遊,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

在人生中,能有如此精彩的一年時光,真好。

[隨筆] 她說


你走了,我回到最初的生活。
李宗盛說,感情說穿了一人掙脫了,一人去撿。
林俊傑說,最後的承諾帶不走寂寞。

她說,我很好。
我說,害怕受傷也是一種必要的承受。

那些故作憂愁的姿態,早已經離我好遠好遠。
這些年擦身而過的女孩,釀成夜裡微醺的醉。



我抬頭,想著錯過的你。
終於聽懂,這首歌,在你離去的夜。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qB89E2CeZM


老弟的美國行心得


美國行

三個禮拜的美國行,主要分為兩個部分。

前兩個禮拜是在IPFW(Indiana University–Purdue University Fort Wayne)上課、企業參訪和一日的Chicago Tour,最後一個禮拜則是參觀了MIT、Harvard、Yale、Princeton四間名校,以及第五大道、Times Square、Moma、大都會博物館、觀賞百老匯、華爾街、布魯克林橋、自由女神、中央公園等景點。

這趟旅行下來就像是聽了一場音樂會一樣,每一個景點都有屬於自己的主題曲,沉浸在其中美妙旋律的我,仔細地聆聽著五線譜上跳動的各個音符。回到台灣,音樂會結束了,但旋律卻還持續在腦海中重複撥放著~

在歐洲有一群工人在雜草叢生的地方蓋教堂,有人問這群工人:「你們在做什麼?」工人A答:我在砌磚。工人B答:我在造牆工人。C答: 我在蓋房。工人D答:很開心的,我在蓋教堂!工人E答: 我在鋪設通往天堂的道路。我在這趟旅程中,聽到了許多工人E層次的答案。像是在Chicago的迪士尼遇到的服務生跟我們說: I love Chicago ! I like everything here. That's why I work here.Volunteer Andrew說:I want to dedicate my life to public service. I think it’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Speaker William McKinney說:What drives me what I do is the belief in educational core value. 那我的呢?上了研究所後,許多現實層面的問題要考量,我無法對於自己所做的事情做一個有熱情的定義,大多是責任取向居多。動力來自於對自己的期望,家庭的期待等等。這次出國,帶回的不僅是三個禮拜的回憶,更多的是這些人對工作的passion給我的啟示,讓我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

另外學到的是工作與休閒的平衡,工作的時候認真,玩的時候亦是如此。不以工作時間長短判斷一個人的績效,而是著重在如何有效率的工作。專業和英文的重要性在參觀了許多公司和在IPFW上課交流的過程中感觸最深。雖然上課內容大致上聽得懂,但在發問時,為了避免依賴講稿,以中文方式記筆記發問還是無法表達得很明確,口說需要加強才行。如同廣告教父孫大偉一句自創的格言所說:「用熟悉的鏡子,照不到真實的自己。」,這陌生的鏡子,將以往沒注意到的缺點、不完整的想法等等清清楚楚地呈現在眼前一覽無遺,迫使自己開始正視或者思考這真實自己所能改進的地方有哪些。

在旅途當中,可以的話盡量主動開口問問題,會有許多意外的收穫。由於菁英班參訪IPFW有上當地的報紙,有一位當地的居民柳惠容學姐因為讀到了該篇文章,聯絡dean Yen,參與了我們其中一天的行程,在主動與柳學姐攀談的過程中,才知道柳學姐是畢業於台南女中、台大中文,在台南女中教一段時間後,隨丈夫到美國生活,柳學姐是哈佛人出版社《楊小弟的笨耳朵》等書籍翻譯者。

柳學姐提及台灣的基礎教育是很紮實的,尤其是數理方面,這是屬於台灣的優勢,而美國的學生從大學開始,對於課業的專注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另外提醒我們要珍惜學生時期的朋友和女朋友,因為這是我們比較長時間可以觀察對方個性的階段。「Don’t be afraid of the future. Do the right thing at the right time.」,這是在談話過程中簡單帶過的一句話,但對我卻感觸良多。也許我們都對人生too serious,當兵、研究所、Working Holiday、交換學生、Gap year、就業這些選項的先後順序、選擇與否,其實只要符合當下自己的判斷就夠了,這些對外國學生來說像呼吸一樣自然的決定,對於我們之所以窒礙難行,就是因為我們顧慮太多,怕輸別人、怕找不到好工作、怕跟別人不一樣。其實有時候繞繞路,甚至迷路,反而因此能看到不一樣的景色,遇到不一樣的機遇。當然,一直迷路就不好啦。



最後,也是這趟旅行最重要的收穫就是在這世界頂尖的殿堂裡,我看到了自己的渺小,太多厲害的人在這趟旅程中給予我震撼教育,在MIT認識了三個學長,一個是成大機械95級第一名畢業,台大碩班碩一時說服老師要做自己想做的題目,選擇題目時就已經參考MIT當時的研究方法,後來申請上MIT。另一位是台大機械7個學期的書卷獎,申請上MIT碩班,前兩位學長都是負責帶我們參觀MIT的學長,而最後一個認識的學長是我們在參觀MIT Media Lab的時候,臨時經過才認識的。這位學長叫李佳勳,是我後來google才知道本名的,在MIT的時候,李學長介紹他自己是成大建築系、建築所畢業,因為當時老師們不喜歡用3D電腦繪圖,所以他的論文題目是讓老師們喜歡上3D電腦繪圖。李學長自謙的說自己成績不好,GPA不到3,能申請上是因為自己毛遂自薦才幸運上的,並且提醒我們要時時思考「如何與眾不同?」,回台灣後我才知道2003年學長就把電影「關鍵報告」的特效場景實做出來,申請MIT的時候準備了24項作品,而這些資訊都是我回國後自己發現的。很難去形容當時閱讀著網路上資料時是怎麼樣的心情,能認識這樣的role model,真的是額外的禮物。這也讓我真正了解到什麼是自信,現在我對於自信的解讀是「真正的自信是來自於知道自己要什麼 並付諸行動去完成它。而不是藉由完成什麼或假裝自己很厲害而自信。」,現在的目標是要當一個自信且謙虛的人。

真的是最後了,要感謝黃老師和黃師母、孫老師這三禮拜來的叮嚀,班代寧宜一年來籌畫活動的辛勞,宛亭為這趟美國行事前的規劃、三個禮拜對於各種突發狀況調整的煩心,Dean Yen, who make this happen.沒有您的牽成,我們連成行的可能性都沒有。謝謝你們。It's like a dream. However, it's time to wake up and focus on the daily basis. Life is so short, enjoy your life. Push the envelope. Meet you at the top, my fellows.

Best Times of My Lives.

2012年,給自己的信



2012年,給自己的信




Hey,傑克飛。
這一年比你想像中過得要快,對吧。


2010跨2011的跨年,在北京與好朋友們紅酒加雪碧歡度,天冷心卻溫暖。
接著你結束了半年的復旦交換學生,回到台灣服役,開啟了一段新生活。


脫離學生身分的你,還是不改熱血過頭的毛病,服役期間做了許多有趣的事情。
老天爺真的對你很照顧,剛好選到一個優質的服役環境,擁有許多自主的空間與時間,於是最初那份<服役生活企劃書>派上用場,說要玩一場說出做到的遊戲,如今有些你已經完成,有些還在進行,有些則變成嘴砲。


今年你發現自己愛上說故事,發現記錄生活非常重要。天賦的英文是talent,但也許gift這個詞更貼近本身傳達的意涵。如果上天給你一種能夠撼動人心的感染力,或許這就是你值得嘗試的志業,所以,未來的你請繼續尋找,能夠讓內心感到滿足的時刻。


臺北這個你之前有點熟悉又帶點陌生的城市,先前每次來總是充滿期待跟新奇。你媽常說「距離,會產生美感。」剛來的時候,總會納悶為何捷運與路上的行人走路節奏如此之快,慢慢來不是比較好嗎?但待久了你也發現,重點不是所在環境,而是內心所處的心境。只要願意,一個move在大安森林公園就可鬧中取靜。只要相信,夜裡的長跑也能梳洗內在,清楚看見自己的心。於是,你在這裡有了生活的圈子,也開始習慣新的生活。


今年的你認識許多朋友,利用放假期間去了許多地方與老友見面。你發現程又青說「每個人都該有兩本存摺,一本存錢,一本存老朋友。」簡直是中肯到爆炸。在六人行英文讀書會你找到一群逗趣幽默的好朋友;跟草包阿雞一起組的社群未來很有看頭;同梯的夥伴一起辦營隊做公益,共同生活留下都是美好時光。


於是你清楚知道,自己在什麼時刻會真心感到愉悅。也許是你嚐到威猛美食時的驚嘆,或是與朋友真誠地產生連結,或是在講台上被笑聲包圍時的感動,或是打電話給爸媽、爺爺奶奶時的閒話家常。你發現家人、運動、思考,每天若能排入行程,生活從此大不同。


2011的尾聲,你開始了人生第一次的求職戰鬥。穿上西裝穿梭在辦公大樓中,試著描繪未來的輪廓,開始思考自己的career path。於是你有時會感到困惑,甚至迷惘。但如果未來什麼事情都已經知道,那也有點無聊。因為未知,所以我們要嘗試。Career總編臧聲遠先生說「職場頭三年將定勝負」。這就像是飛機從平地起飛到三萬英尺的過程,必須做到「六親不認」。意思是先不要太過強調悠閒的生活品質,必須趁學習能力與動機極強的時間全力衝刺,打下未來二十年的基礎。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則提到「年輕人初入職場,應該要花百分之八十的時間,累積職場基本功。」


這些你從大三開始聽的演講與讀過的職場規劃書籍,在這時都回到自己的身上。人生的確沒有任何一段會辜負你,只要你全心投入在每個當下,那些點滴會串聯在一起,在某個時刻開花結果。


你會找到一個結合「天賦、興趣、與經濟價值」的工作
2012年,你將轉職成小資男孩,開始展翅飛翔。
2011年,你一直相信的那句話,也會伴隨著你前進。
只要敢做,就有力量。
衝吧,阿斯飛。
2012年的你,沒有極限。